“先有貢川、后有永安”,老永安人都這么說。
從北向南進入永安地界,必須經過一個山青水秀,有很多青磚老屋的古鎮貢川。小小鎮子,源遠流長,古名為貢堡,開埠于唐(公元741年),盛于明清,距今已櫛風沐雨走過1270年的歷史行程。
如果不是一些人為的“拆遷”,貢川老建筑很圓滿地自成一城,有青磚城墻臨江圈圍,一如古堡。古城墻內百姓安寧生活如家人,古城墻外哪管故事紛紜。
盡管拆了,遺憾回望,鎮內現在仍有保存較為完好的明城墻、會清橋、筍幫公棧3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陳氏大宗祠等5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鎮還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標識永安的4A級國家風景名勝區桃源洞,就玉立于貢川境內,還有曾為宋朝李綱盛贊為“小武夷”的栟櫚山。
古鎮的古文明以文化為豐厚底蘊,據有關資料,貢川歷史上曾出過2名探花,16名進士,13名舉人,24名貢生和3名理學家。近代中國第一架飛機制造者李寶焌、宋朝理學家陳瓘、明代琴譜大師楊表正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們為貢川添彩,使古鎮有名,也足以讓世世代代的貢川人引以為豪。
貢川古文化為今天的文明奠定了“思想”和“物質”基礎。
在民間,貢川人悠然自得,以習文的傳統執著地守望著自己的家園,他們挖竹筍、打糍粑、編草席……日復一日,風雨相依,在一點一滴的日常生活細節中,不經意的展示這方土地內在的古雅文明。
在政府,貢川鎮堅定創建省級文明鄉鎮的大目標,引導人們拼接經濟發展、生活幸福的“軟環境”。以這一目標作為提升干部隊伍建設的先導性工程,“從我做起,文明自身”齊心協力創建文明機關,帶動文明鄉鎮創建工作。
將精神文明建設和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列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建立了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班子成員共同抓的“三抓”文明村鎮創建領導機制。把文明創建納入干部的績效工資、績效資金考核范圍,開發使用干部績效考評軟件,以“工作日志累積分”形式,按得分比例發放月績效工資、年終獎優罰劣,體現干多干少不一樣,激發干部工作積極性。同時,延伸考核到村,把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列入村干部目標管理考核內容,與績效工資掛鉤,作為評先評優的基本依據,年終考核,獎優罰劣,調動村干部參與創建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融精神文明創建于具體工作之中:
一是打造文明招商平臺。對入駐水東工業集中區的企業項目“三實行”:實行水通、電通、路通、通訊通(電話、傳真、寬帶網絡、光纜等)、排污通、熱力管線通、燃氣管線通和場地平整“七通一平”工業熟地供應制;實行手續辦理聯審聯辦制,快審快辦;實行項目掛包聯系制,每個入園項目均安排一名領導和一名干部負責掛包,從項目落地建設到竣工投產實行無償跟蹤服務等,通過這些措施,完善園區服務體系,創造“政策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服務最佳”的服務環境。
二是廣泛開展道德實踐,倡導文明新風。通過電影、電教、文藝下鄉、出板報和宣傳欄、發放宣傳材料等形式,做到文明宣傳單入戶、文明宣傳欄到組、文明之聲廣播村村通天天響、進入中小學學生活動;創辦《古鎮新風》,及時發布鎮內重要信息;舉辦各類培訓班,開展“講文明,樹新風”等系列活動,規范村民公約,抓好村民文明言行規范;提倡“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喜事省辦”新風尚,近年全鎮各殯改區火化率達100%。同時,在道德實踐中注意培育推廣有教育意義的先進典型,先后發掘推薦了省級十佳創業青年楊文彬、永安市級抗洪搶撿先進人物張泰宏、永安市軍人好母親姜淑柳等一批先進典型,總結推廣了永安市田龍染整有限公司、新發沖村、南坂村創建文明村的好做法、好經驗,通過典型引入,輻射帶動了公民道德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引導“人人傳文明,人人講文明”,弘揚“承古拓新,敢闖善謀”的貢川精神。
三是做好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聘請廈門大學建筑系教授制訂貢川古鎮保護實施方案,修復和保護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古城墻、會清橋、筍幫公棧,修復重要的古街巷和重點建筑,重現“書院”、“琴臺”、“蘭圃”等文化精髓;改造貢川老大橋為廊橋,在廊橋內形成一個歷史文化街區,成為貢川新地標;開發古鎮游主題,形成完整的古鎮游線路。現在,貢川草席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官丸燒麥宴”專利完成注冊登記;保護挖掘了傳統的抬戲、龍船歌、河燈、花燈、舞龍等文藝精品,編制創建了草席舞、貢歌等文藝作品。
四是加強文明基礎設施建設。建成面積為185平方米的文明成果展示廳,作為鎮干部群眾精神文明學習家園;貢川歷史文化陳列館和筍竹文化陳列館,被列為三明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將明城墻、會清橋、筍幫公棧3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陳氏大宗祠等5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等文物古跡列為貢川古鎮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建設籃球場、網球場、鎮老年活動中心、綜合文化站為一體的行政文化中心區,全鎮15個村100%建立了老年人活動中心,9個村建起了圖書室,南坂村建成集圖書閱覽室、信息技術室、學習教育活動室、老年活動室、體育健身室“五室一體”的標準化村民服務中心。全鎮現有農民書畫隊、龍舟隊、鎖吶隊、藍球隊、門球隊、秧歌隊、銅管樂隊、中老年人健身隊、百名婦女腰鼓隊、民樂隊等十幾支文藝隊伍,利用農閑和節假日,采取鎮村、鎮企、跨鄉鎮、跨部門聯誼的形式,開展文藝演出、農民運動比賽等群眾性文體活動,群眾參與面達80%以上。
五是開展“家園清潔行動”。實施新加坡連氏基金支持的衛生整治項目,投資43萬元,新建垃圾池15個,中轉站1個,新增村級綠化面積800平方米,建設7個村垃圾存放點、垃圾中轉站,建立大鎮區垃圾集中存放、統一清運無害化處理系統,實現鎮區垃圾統一清運永安填埋場處理。
文明鄉鎮生動的創建活動,耕耘出累累碩果,集結成全民共享的幸福。貢川鎮2010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6.2億元,比2008年的7.3561億元增長120%;完成農業總產值2.7億元,比2008年的2.3182億元增長16.47%;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8995元,比2008年的7043元增長27.72%。經濟的發展有力推動四個文明協調發展。貢川鎮現在是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省級園林式鄉鎮、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和中國貢雞第一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