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章公菩薩的國際官司至今尚無結果,肉身菩薩一時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其實,我們永安也曾經有過肉身菩薩。就我所知,至少有兩尊。一尊是曹遠金華殿(今改額寶龍殿)的通公,另一尊是洪田龍虎殿的洪公
請看明萬歷版《永安縣志》的一段記載:“通公,不知其代,《仙箓》云:王公傳藍公,藍公傳通公。三十一都蔡地原人。自幼素,長為曹巖張家傭。一日耕田,眾拔秧,公坐田畔不事事。俟眾秧畢,用手一揮,數畝田即栽訖。又能返水上行,令田不涸。約日去,眾環視之,不得間。撒樹葉溪中,成魚,眾趨觀魚,即坐化矣。鄉人塑其身,祀為生佛。祈晴禱雨,其應如響。近年被蔡地原人取其中指,靈跡遂減”。這段文字記載了通公的成仙經過,明確指出鄉人將其塑為肉身菩薩當作生佛崇祀。可惜通公的肉身像在文化大革命紅衛兵破四舊運動中被燒,當時有人拾起一小段未燒掉的骨殖保存。證明了《縣志》記載不假。
洪公,姓林名洪成,明朝洪田人,是一位亦佛亦道的民間俗神,據傳,洪成曾在浙江普陀山的普陀寺落發為僧,拜護法大師為師。并認識了幾位福建同鄉,包括日后亦得道的黃公、姜公等人。幾年工夫,洪成佛學大進,曾任“法門講師”等職。并精通“奇門遁甲”,能呼風喚雨、翻洗酒壇、掘地釀酒等法術,后因父病辭師返鄉。回到家鄉,洪成開壇講學傳道,普渡眾生,人稱“傳法大師”。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在五臺山和尚哈利麻的點化下得道,身軀隨風而去,在龍虎山石屋坐化,村民就地建廟將其玉身塑為生佛祀奉。有關洪公的故事,洪田八十多歲的老農何木香廣收資料寫成亦真亦幻的小說《怡然》。洪公法像在文革中被拋之廟外,化作一堆白骨。改革開放后,龍虎殿殿宇重光,鄉民將洪公骨殖放入新雕刻的神像腹中,重新安奉在神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