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九月,與同學等一行前往印尼巴厘島一游。返程后本想立馬將此行之感受記錄下來,但因雜事纏身難得有暇,每每不能靜心下來,只好拖至今日。
巴厘島的確是一個旅游的極佳去處。全程八天(實際在巴厘島是五天四晚),費用為五千六,與國內此類行程相比,性價比應該算是高多了。關鍵是巴島異國風光著實讓我們開了眼界----陽光,沙灘,藍天,建筑,民俗,風情,,,,,,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光著雙腳悠閑地走在藍天白云下的海灘,嘩嘩的海浪拍擊著踩在細細海沙的雙腳,有的只是萬分的愜意;南灣的日出,是那般的火紅火紅,冉冉升起的那團火球呀仿佛就要燒透了天穹,初升的紅日下安祥地停睡著點點漁舟;情人崖下的海水是那樣的湛藍,沖擊崖上濺起的點點浪花,宛如昔日情人的淚水,與海與巖踐行了的海誓山盟;海神廟座落于海闊天空之中,層層海浪緩緩地拍打著海畔,海風拂面浪沫飛揚,人如穿織你驚我嘆;頗為落后的街市卻有著別樣的情致,家家可見的廟宇形態各異,雖略有些陌生的感覺,但走在街上卻還有著那份親切情愫;金巴蘭海灘的落日是何等的輝煌,遠方的紅日躲進了海底,心中的興奮卻油然而生。總之,每到一處我們都為巴島的景致所迷戀,因為這里多為原生態景觀,而且是那么的撩人!
一、食宿:巴島的住宿條件應該說是很好的,島上沒有什么工業,旅游是主導產業,所以島上建了許多的賓館而且多為別墅。那里的別墅應該是名符其實的,都是兩層建筑,相伴座落在紅花綠蔭之下,熱帶特有的植物茂盛而又多樣,別墅的中央都設有游泳池,每天都對游客開放而且不收費,若能長久地居住于此恐怕真要成仙變怪的。飲食方面應該說是多數人會適應的,這里有很多的中國料理,即便是印尼的燒烤還是特色小吃我們還是能適應的,所以不存在餓肚子的。當地人愛吃油炸的食品,吃飯嗎用的是手抓,而且只能用右手,要是不知情用左手呀那可就要被人笑話了,因為他們認為左手是不干凈的。當地人習慣于用午茶,初到時認為只是喝喝茶而已,但卻不然,服務生端上來的有牛奶,咖啡,果汁,茶水還伴有蛋糕等食品,其實就是吃點心的而且都是甜食。
二、交通:巴島的交通不是很好。島上的道路真是不敢恭維,比我們國內小街道的還要窄的多。車輛與香港一樣是左行制,那里的司機的車技很高的,我們坐的大巴按我的眼力看往往是很難拐過彎的道,在他們手里呀硬是算的好好的地給過了。島上車了川流不息,當地的私家車很多,據說是那里的車稅不高,購車便宜,所以買的人多,油價嗎與國內相比呀真是天壤之別的,每公升折人民幣才二元多,所以用的起不痛心。一般平民的多用的是摩托車,滿街地跑橫沖直撞。在這里誰都可以當交警,尤其是賓館里的門衛,只要手上有一根閃著紅燈的指揮棒,就可以大大方方地指揮南來北往的車輛,而且當地的司機還蠻聽話的,所以堵車的現象還是很少發生的。
三.經濟:印尼的經濟不是很發達,應該落后于國內,巴島在其國內算是經濟較發達地區了,當地人的生活總體水平應該同我們中等偏下人群差不多,當然那里有錢人也是很多的,同樣存在著貧富不均的問題。印尼幣很小的,大約是一比一千三左右,在機場標價是一比一千一,我們與導游兌換為一比一千二,市價應該是一比一千三百多點的,我們用一百元人民幣兌換了十二萬盧比,每天花的錢呀至少是十萬以上,過著百萬千萬富翁的日子。那里興小費,凡叫人幫忙做點什么呀都應給小費的,一般小費都在一萬盧比,就是我們住的賓館,服務生每天幫著打掃房間都要給上一萬盧比(折合人民幣八元多點),買瓶礦泉水要好幾千,晚上無聊買瓶啤酒價格是三萬五左右。市場上開著種類小店鋪,規模不是很大,開門的時間要在八點以后,正如導游所說的,巴島人有句口頭禪,叫“慢慢來”,店鋪說是八點開門,那怕是差半分鐘外面站滿了客人呀,就是不急還是慢慢來開的。有次我們在船上要開水,明見著臺前有開水,叫了服務生硬是不給,后來他比劃了半天才知,要開水還要再等十分鐘的,你說氣不氣人的呀!那里的東西算起來還算便宜,女人的披風一般在二十到三十人民幣,我們大家買的燕窩重量是一百克,人民幣是九百元,咖啡質量遠比國內好,價格只在國內的一半左右,所以有去時可以帶點的。
四.景點:巴島的景點不是很多的,主要是領略那里的異國風情。南灣主要看日出,玩海上項目;庫塔海灘主要供人游泳與休閑,那里的外國女郎倒是不少,是一道美女的風景線;情人崖主要是逗逗山上的猴子,那里的猴子真叫個精,連盧比與美金都分的出來。(那天一位外國女郎的一部相機拿在手中,猴子硬是從她手中給搶了去,因導游之前有交代小心自己的東西被猴子搶去,否則就要用東西贖回,那位女郎首先用的是盧比與猴子換,可它老精了不干,后來用了十元美金,那畜牲看了又看,知道價格不錯了,才將相機還回人家。當然這是主人教育的結果,以此詐人錢財)再就是情人崖還是很壯觀的,是拍攝的好點;最美的當應該是海神廟了,那里山與海融合的恰到好處,而且是巴島的代表性景點了,去了一定要多逗留一些時間并多拍點相片的;金巴蘭海灘看日落是極佳的位置,而且那里沿岸有著大約三公里長的燒烤餐廳,供應的都是海味,去了一定要在那里體驗一番。最好是五點以后去,先在海灘閑逛等日落,而后呀在夜幕下的燭光下邊吃著海味燒烤,邊迎著海風悠悠地聽著濤聲,真讓人心曠神怡的;至于海龜島,圣泉廟,巴島皇宮,神鷹廣場什么的,不是很好的景點,走走看看即可的;如果有時間還是多去捕捉一些風土人情,走走小巷不失遺憾。
五.人文:印尼信奉的是伊斯蘭教,清規戒律比較多,那里有三戒------戒色,戒酒,戒賭。巴島的人們一般是不喝酒的,所到之處很少看到賣酒的,即使有也只是啤酒;偌大的島上沒有一家歌廳,更不用說是桑拿什么的,夜生活是極度的貧乏無味的,所以那里的女人對男人大可放心,沒處去做風流之事的。問了導游他們晚上做什么,回答的是只有看電視,我想如果以前沒電視真不知他們的要做點什么的:賭博在島上是絕對不允許的,那怕是在街上打打撲克的,警察馬上就會過來,約你到局里住上幾天的。巴島之人因為是處于熱帶地區,所以皮膚個個都很較黑,穿戴也不很講究,吃的東西在我們看來應該是比較差的,好吃甜食和油炸品,吃飯用的是右手抓,不善喝湯。超市的商品多為進口的,本地產的極少,本國生產的方便面根本不能吃,怪不得導游說他老愛吃中國的方便面,在他看來那就是美味佳肴了。當地人對我們很是友善,也許是因為旅游開放度的緣故,那里的人都會幾句簡單的中國話,比如你好,人民幣,再見再就是英文的早上好,拜拜什么的,早上起來凡遇到服務生都會禮貌地用英文與你說聲:“早上好”的而且是帶著笑容的。島上盧比,人民幣,美金都可以流通,當地人與外地人做生意,每人手中都有一臺計算器,你選定好商品后,她會說美金或人民幣或盧比,然后在計算器上按出數目,你呢要還價就用計算器點出所出的價格,直到最后她認為可以成交。
六.信仰:不看不知道,看了真費解,伊斯蘭的教徒們對主的信奉真是到了讓人吃驚的程度的,那份虔誠,那種執著。島上可謂是神無處不在,廟宇處處可見,神的概念在他們心中深深扎根,但神為何物,在每個人的心目中是不盡相同的,只要你認為眼前的這株樹是神,你就把它作為神來供奉,所以有樹神,石頭神,甚至還有車神的。島上分為家廟,村廟,公廟(由政府出錢建的),至于神嗎處處可見。每家每戶都建有家廟,當地人的住宅建的不是很好,但綠化卻是很到位的,一般門前種著樹,戶內種著各種花草,房屋座落在綠蔭花叢之中,那里所建的大門卻很窄,只有一米到一米二吧,據說是因為在他們的傳統說教中魔鬼是高大無比的,門做小點,魔鬼是進不來的可保平安。可是家廟的規模卻較于居所要大的多了,造價要高出所建房屋的好幾倍,家廟里沒有供奉任何神像,空空如也寂靜萬分,平時主人以及客人是不能進去的,只是到了廟會時才會擺上供品,相邀客人進去拜神的。所以你想進去看看當地人的住處可是要有點膽子的才行,如果一個人進去真有點毛孔悚然的,更不用說是晚上了,我們一行開玩笑時說,如果真要給我們這樣的一幢房子呀還真是不敢住在里面的,要求的不是神來保佑平安,而求的只能是不要被神嚇死!對神他們是是很虔誠的,但供品卻又是很簡單的,供品一日三供,分為早,中,晚各供一次,所供之物是用椰子葉做成的盒子,裝著一些花瓣和一小撮米飯,再加上一支香火,或放置于店前的路邊,或放置于神前。在他們心目中分為三種神----保護神,創造神與破壞神,我留心了一下,他們最熱衷于破壞神,說是不破不立,還很有點哲學家的觀點,保護神周身用的是白黑相間的布裹著的;創造神用的是黃布相裹;而破壞神則是用五顏六色的布來裝飾的。總之在島上你能看到的地方就有神的所在,你經過的地方就是神的身旁,只是在海邊自然會少了點,但供品也是常能見到的。
七,中外文化的差異讓:巴島是個旅游勝地,來自各國的人很多,幾天的細細觀察,發現中外游客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首先是旅游的方式,中國人幾乎都是隨團走的,可能一是膽子小,二是怕語言方面的障礙,而外國多為自助游,而且是自己到處亂走,毫無畏懼之感;其次是個性開放程度大相庭徑,西方人休閑浪漫,在海灘上處處可見身著幾乎完全暴露比基尼的外國女郎或單人或與情侶,或臥或仰在沙灘上洗浴著日光浴,絲毫沒有怕皮膚曬黑的擔憂,而中國人則或打著陽傘或身著披肩,偶爾少見幾們身著比基尼的也是包的嚴實嚴實的,的確是少了點浪漫與開放;再次是外國人很講究禮儀,見了面往往打招呼的都是他們,人多擁擠時總會首先相讓,而國人卻缺少這方面的涵養,誰要是想與她們照個相什么的,在她們認為這是很友好的表現或是認為對她的美貌的肯定,所以總是很爽快地應允,讓人感到與其很容易接近。
總之巴厘島是一個休閑的極好去處,尤其是新婚夫婦蜜月旅行之首選或是情人偷閑的天堂。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領略異國風光,享受休閑浪漫。回程有半個月了,此行的有些片斷似乎有些淡忘了,只能想到啥點到啥,難免有些零亂。
于2011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