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城市聯盟,是以經濟、社會、自然、資源等聯系密切的區域為基礎單元,以區域經濟一體化為目標,通過構建城市協商、對話、溝通、交流、合作和協調的多層次平臺,逐步實現特定區域的城鄉規劃統一實施、生產要素有機結合、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和各類資源優化配置,從而實現城市和區域的共同發展。
從國內外區域和城市發展的總體態勢看,建立城市聯盟已成為大趨勢。省委、省政府在深刻分析全國區域經濟格局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構想,將構建城市聯盟作為實現構想的戰略措施,并列入全省“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三明、永安同處在沙溪河流域和鷹廈鐵路、泉三高速公路的沿線,是三明市發展格局中的經濟繁榮帶。為此,三明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了“加快產業對接、公共事業聯動和莘口、貢川兩個連接點建設,推進三明與永安城市聯盟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戰略構想,對加快三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圍繞這個戰略構想,永安市委、市政府認真研究,提出了“立足區位優勢,建設經濟走廊(積極規劃建設三明市區—永安經濟走廊),實施快速通道(抓緊實施205國道東改西工程,即西門—益口—貢川),做大工業園區(做大貢川水東工業小區),推進產業、資源、旅游、交通等方面對接,加快城市聯盟”的工作思路。
一、三明市區和永安城市聯盟的優勢條件
1、工業基礎雄厚。三明、永安同屬我省老工業城市,是福建省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交通便利,有著較好的工業發展基礎。目前,三明市區已形成冶金、林產加工、機械及汽車零部件、采礦及生物醫藥的“4+1”產業集群,而永安市也已形成了林竹、紡織、旅游、汽車及機械零部件、建材、化工及化纖“4+2”產業集群,兩城市產業結構接近,互補性、協作性強。
2、地理位置特殊。全國、全省高速公路網和鐵路網建設中將有四條高速公路和兩條鐵路在永安交匯,一條國道從永安市貫通,連城、沙縣機場與永安毗鄰。隨著鐵路和高速公路等陸路交通的發展建設,三明、永安將成為福建沿海與山區對接的陸路交通樞紐和出省要塞。目前,三明以泉三高速公路建設為契機,突破市區和永安行政區劃限制,以泉三高速公路和沙溪河為主軸規劃建設城市帶,通過資源同享、產業聯動、設施共建,逐步構筑三明市區、永安城市聯盟,形成大三明發展格局。永安市也緊緊圍繞“保十爭百、強市富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建一流人居環境”的目標,努力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文明開放、率先崛起的海峽西岸區域中心城市。
3、資源環境豐富。永安自然資源豐富,素有"金山銀水"之稱。森林資源集存量大,是我國南方48個重點林區縣(市)之一,也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南方集體林區改革試點區之一。現有林地面積38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3.2%,林木蓄積量2200多萬立方米,居全省第一位,其中毛竹面積71萬畝,居全省第二位,農民人均占有3.9畝,居全省第一位。永安的礦產資源頗具特色。現已發現的礦種有41種,無煙煤、石灰石、重晶石、水泥粘土為優勢礦種,其中石灰石4.6億噸,無煙煤2.67億噸,儲量均居全省前茅,重晶石1899.31萬噸,列全國第3位。總的特點是分布廣、儲量大、品質優良,開采條件好,有明顯區域性。永安的水力資源潛力極大。境內水資源總量達93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資源0.98萬立方米,為福建省人均占有量的2倍,可開發的水力資源達34.6萬KW,已開發19.6萬KW。永安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擁有4A級景區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桃源洞-鱗隱石林,堪稱“天然生物種質基因庫”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寶巖,被稱為“閩中瑰寶”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槐南安貞堡等許多景點。目前,三明市推出“碧水丹山游、溶洞探奇游、漂流探險游、森林考察游、尋根謁祖游”等旅游路線,永安是這些旅游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4、基礎設施完備。近年來,三明市區以做大城市為目標,調整和完善主城區規劃,拉大城市構架,逐步向城市中心組團外圍及四個片區(荊西、莘口、陳大、洋溪)發展,實現三明市區“南拓北擴西進”預定目標。永安在城市建設中積極貫徹實施“南商北工”和“東擴西進”的城市發展戰略,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已建成較完善的數字通信網絡和供電網絡;改造香樟大道、解放路,新建燕江大道,進一步拓寬城市交通,以城市主路網的完善帶動道路交通配套設施的建設,逐步解決城市公共停車場不足等問題;積極推進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的建設;市區引進管道燃氣工程,實施了溫泉進城工程;完善市政公用設施,合理布局建設城市公廁、垃圾中轉站和大型專業市場;加強城市園林綠化及森林公園建設,較大程度地改善了城市居住環境。
5、產業集群壯大。永安市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通過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大力實施產業支撐和項目帶動戰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特別是以尼葛林業高新技術開發區和汽車工業園等兩個主導園區為龍頭,帶動各工業集中區聯動發展,推進產業集群的壯大。目前尼葛開發區和水東工業區已形成集化纖、紡紗、織造、針織、染整、制革為一體的紡織產業集群;大興工業區已形成以毛竹、木材生產加工為主的林竹產業集群;汽車工業園已形成以載重貨車及汽車零配件制造為主的機械(汽車)產業集群;同時,以旋窯水泥生產為主的建材產業集群,以炸藥、尿素、食用二氧化碳、高效復合肥產品生產為主的化工產業集群也逐漸形成。永安市還進一步發揮中國十佳魅力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游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地質公園等品牌效應,整合旅游資源,拓寬旅游市場,促進旅游產業的逐步形成。
6、社會事業發展快速。永安市堅持“科教強市”發展戰略,高校、職專、技校、遠程教育已初具規模;醫療衛生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形成市級-鄉鎮級-社區門診組成的醫療服務體系;新建圖書館、科技館、文化館、電影院和體育中心,以滿足“區域中心城市”發展需要;加大力度保護文物古跡、風貌和發掘歷史文化工作,把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融會貫通,提高了城市品位;大力推進市場建設,汽車專業市場、五金水暖器材批發市場、鴻圖新世紀廣場、糧油副食品、糧油倉儲物流中心、果蔬批發市場、林竹產品交易市場等項目正在建設之中,將進一步促進永安第三產業的發展,逐步把永安建設成為閩西北的區域物流中心。
二、三明市區和永安城市聯盟的對策思路
發展三明市區-永安城市聯盟,要推進兩地規劃對接、產業對接、功能對接、旅游對接、空間對接和生態對接等,使生產要素在兩地之間無障礙流動,構成一個有機整體,使資源在更大的區域內共享并進行優化配置,從而實現兩地功能互補、產業合理、市場壁壘破除、經濟互動、貨暢其流,大大加快兩地間的交流、融合和發展。
1、完善組織機構,推進規劃對接。要實現三明市區和永安市的城市聯盟,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機構,三明市政府應專門成立三明市區與永安城市聯盟建設領導小組,建立三明市、永安市與三元區政府主要領導聯席會議制度。同時,從城市規劃對接入手,抓住三明市區調整產業布局和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的契機,以培育發展“大三明”城市為目標,著手編制三明市區與永安城市聯盟建設規劃,用規劃統一城市聯盟建設,合作開展基礎設施、旅游、城市公交、社會事業等重要資源的整合開發和生產力布局,推進城市聯盟經濟一體化,提升三明在全省的整體競爭力。
2、統籌產業布局,推進產業對接。城市聯盟的關鍵是要建立聯系密切的經濟體,這就要一同推進產業集聚,實現產業對接。三明市區和永安應結合實際,合理分工和布局,避免產業過度同質化競爭和重復建設。在“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永安市提出要構建“4+2”產業集群,即重點培育壯大林竹、紡織、旅游、汽車及機械零部件四個主導產業和建材、化工及化纖二個重點產業,努力打造全省性的六大產業基地。特別要將汽車及零部件業作為產業重點,加快發展生產規模,促進汽車產業鏈延伸,吸引汽車零部件企業集聚到埔嶺汽車工業園區,帶動機械產業發展。同時,提出要把生物藥業作為新興產業加以培育,搞好種植基地建設和醫藥產品開發,不斷提升產業集聚能力。這與三明市提出的培育發展特色鮮明、支撐有力的以冶金及壓延、機械及汽車零配件、林產、采礦和生物醫藥“4+1”為重點的產業集群,大力改造提升紡織、建材、化工等傳統產業的部署相銜接。因此,在大產業規劃布局和發展的框架下,要確定加快產業發展的對接項目,以主導產業和重點產業的產業鏈延伸為切入點,以尼葛園區、埔嶺汽車工業投資區、三明市區工業區、三元匯華工業園等為合作的聚集空間,建立協作配套工作機制,推動基礎原材料與加工工業、上游產業與下游產業的分工合作,延伸和擴大產業鏈,壯大產業集聚,建成在全省有重要影響的三明至永安經濟走廊。
3、突出特色互補,推進功能對接。城市聯盟最大的內涵是資源配套的最優化,要根據城市聯盟的戰略要求,突破行政區劃,努力做到三明市區、永安分工協作、聯手發展,避免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一要實現公共事業聯動。充分發揮兩地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優勢,在各自發展壯大的基礎上,通過跨地區交流、聯合等形式,使教育資源進一步合理配置,實現資源的對接、融合,實現資源效益的最大化,在三明學院、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永安職專、永安技工學校等現有的基礎上,發揮各自歷史、知名度、綜合實力的優勢,在適當的時候,通過跨地交流、聯合辦學等方式進一步發展壯大。另外,“十一五”期間,永安市將全力推進三明市外國語學校、體育中心等面向三明全市的社會事業項目建設。二要實現市場建設互補。永安市提出要“加快建設一批區域特色鮮明、集聚功能較強、影響力較大的建材、紡織、汽車零配件、林竹、建材及裝飾裝修、五金水暖器材、農產品、果蔬批發等專業市場,并發展一批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企業,促進現代物流業加快發展”。從而與三明市區的汽車、糧油批發、家具等市場對接,形成互補,并輻射到三明其它縣及閩西北部分縣市,暢通人流、物流、資金流,構建較為完善的市場網絡體系,提高合作水平。三要實現基礎設施對接。要積極引進建設液化天然氣三明中轉接點站,統一供應城市燃氣,使其首先輻射到三明市區與永安城市聯盟。同時要大力支持永安火電廠擴建等項目,為城市聯盟工業的發展提供更為安全可靠的電源點。四要實現沙溪流域共同規劃建設。不斷增加投入,對保護沙溪進行系統規劃,大力實施沙溪流域綠化工程,并加大對三明、永安市區排污企業的污染治理力度,使沙溪水進一步得到凈化。
4、整合優勢資源,推進旅游對接。三明市區和永安要統一規劃精品旅游線路,開展旅游聯合促銷活動,發揮兩地旅游資源的優勢,合理布局旅游景點,挖掘各自有特色、有獨特內涵的亮點,充分發揮資源效益。要加強協調,力爭實現兩市重點旅游景區聯票制,促進雙方旅游產業的發展。一是規劃三明周邊旅游圈總體建設項目,通過項目帶動景點和配套設施建設,最后達到多條、多類、多日的旅游線路。如:建設橫坑—大湖石林的13公里公路,帶動形成三明—格氏栲—橫坑溫泉—大湖石林—桃源洞—桃花澗漂流、吉山竹筏漂流旅游線路;建設槐南安貞堡服務網點、停車場、青水公路、青水畬族風情園等項目,帶動形成三明—安貞堡—青水畬族風情游—永安旅游線路。二是優化旅游資源的配置、整合,實現三明、永安旅游“品牌共樹,資源共用,市場共闖,利益共享”,依托格氏栲、桃源洞、天寶巖等知名生態旅游資源,進一步打響“東海之濱的綠寶石”、“亞熱帶的生態旅游勝地”等旅游品牌。同時要縮小旅游淡季的差異,充分利用兩地各自的地理與氣候優勢,開發適合每個季節的旅游產品,將綠色三明生態游貫穿于一年四季。三是開發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商品的開發、生產、銷售,可以獲得一舉多得的效果,從銷售角度講,它就是活廣告。而三明、永安等地的旅游資源特色主要體現在自然生態和歷史傳統文化上,其旅游商品開發潛力很大,可以在理學、客家、蘇區、抗戰文化等方面積極探索和開發。四是整體推出和開發貢川鎮栟櫚渡假村,使之與三明格氏栲、永安桃源洞景區連為一線,延長兩地旅游休閑帶,聚集連接帶人氣。
5、強化相向發展,推進空間對接。 三明市區和永安兩城市之間的空間距離近幾年雖然在逐漸縮短,但是,要盡快實現城市聯盟,必須使兩地進一步相向發展,進一步縮短空間距離,早日形成“連體城市”。而與三明毗連的貢川鎮,永安市把其作為三明和永安的連接點來建設,加大政策傾斜和扶持力度,推進其快速發展。一是抓緊實施205國道東改西工程(西門—益口—貢川),使永安市區、尼葛開發區與貢川鎮連成一體,建議三明市著手對貢川鎮到三明市區的道路拓改工程進行規劃和建設,縮短永安與三明市區的距離,形成連接三明市區和永安的大循環、大回路。同時,積極推進杭廣、永長鐵路建設和鷹廈鐵路永安至沙縣段改造工作,更好地實現三明、永安兩地鐵路與向莆、龍廈鐵路對接。并加快泉三高速、永武高速公路三明至永安段的建設,優化永安北互通設計,以利于普通公路與高速公路對接,方便三明、永安兩地車輛上下高速公路。從而構建連接兩地的高速公路、快速鐵路、快速公路的交通網絡,實現永安市區到三明市區之間的半小時經濟圈,促進兩地人流、物流的提速,進一步拓展三明市區與永安城市聯盟的經濟發展空間。二是將貢川水東工業區劃入尼葛工業園區,使之成為產業集聚的新空間。三是建議對貢川水東工業小區和三元匯華工業小區進行同步規劃和建設,加大扶持力度,使貢川鎮和莘口鎮成為三明市區與永安城市聯盟經濟繁榮的連接點。四是發展永安至三明市區的城市公交。建議參照三明至沙縣線路改制的經驗和做法,并結合永安至三明現有道路客運線路運營情況,采取“一個公司,兩種經營模式(道路直達客運與公交客運并存經營),實現道路公交客運一體化”,將永安至貢川、永安至三明客運線路的客運車輛并入新組建的公司經營管理,以滿足不同層次旅客乘車需要。同時建設好這一空間紐帶上的貢川和莘口兩個連接點公交站,為交通對接奠定基礎。同時拆除永安至三明的兩個公路收費站,實現三明至永安的快捷通道。
6、著眼綠色共建,推進生態對接。隨著時代發展的需要,生態體系的建設顯得越來越重要,這對三明市區和永安兩地實現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因此,在實施城市聯盟過程中,要科學規劃兩地之間的綠色走廊,在兩地之間和各自城區的主要干道興建綠色走廊、建設森林、綠地生態調節區,利用沙溪河沿岸良好的山體、水體資源,開發沙溪流域觀光旅游項目,使沙溪成為三明市區與永安城市聯盟的綠色連接帶,實現綠化和觀光的充分結合。另外,抓住當前編制“生態市建設”規劃的契機,推進與三明的生態對接,做到高起點規劃,科學合理設計,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體現生態與產業的合理布局,從而使永安與三明形成功能合理、布局協調、共融相生的生態布局,為城市聯盟的實施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條件。
(這是吳家福與市旅游開發區黃發華同志聯合撰寫,2008年9月23日參加三明市政協與民進三明市委聯合舉辦的<推進市區經濟發展建議>論壇的征文)